企业集团

首页 > 光纤系统 > 光纤跳线

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会标杆 以强“三农”助力强省会建设

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会标杆 以强“三农”助力强省会建设

来源:淘金网官网入口    发布时间:2023-10-09 04:43:34 1
党的十八大以来,济南市以深化农业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补齐“三农”领域短板为要务,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推动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农业农村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全方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济南市以深化农业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补齐“三农”领域短板为要务,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推动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农业农村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全方面推进乡村振兴取得积极进展,以强“三农”助力强省会建设。2012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11786元,到2021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580元,城镇和乡村居民收入比缩小到2.54。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由2012年的252.9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408.8亿元,占全省比重从5.9%提高到6.8%。济南2021年成功举办国际粮食减损大会,近两年连续在全省乡村振兴考核中位居前列。

  金秋时节,玉米飘香。10月8日下午,数台大型收割机正在济南市长清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归德项目区开展机收作业,现场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种粮大户张有国说,他种植的2000亩玉米亩产将超过700公斤,700亩玉米大豆复合种植亩增收300元以上。

  “通过‘农技农艺结合、良种良法配套’提高了单产,利用规模效应增加了收益。”张有国笑着说,今年他种植的小麦也喜获丰收,亩产超过600公斤。

  近年来,济南市农业农村局认真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科学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285万亩,累计建设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高标准农田525.5万亩。

  在章丘区龙山街道辛店村,党总支书记张庆华介绍,为打造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土地集中流转到种粮大户手中后,政府出资进行了田块整治,并通过秸秆还田和深耕增加了土壤肥力,“我们还实现了智能喷灌,打开手机上的APP,选择‘灌溉控制’,轻轻一点,田间的喷头就开始刺刺喷水。”

  同时,济南市着力扩大杂粮杂豆种植培养面积,大力推广绿色高产技术,粮食综合产能突破293万吨,连续18年丰产丰收。今年夏粮播种面积329.4万亩、总产139.7万吨、单产424.1公斤/亩,均再创新高。

  蔬菜是重要的民生商品。自2017年以来,济南市在全省创新形成“菜篮子”直通车进社区“济南模式”,通过政府牵线搭台,企业自主运营,“菜篮子”产品保障能力不断的提高。2021年,全市蔬菜(含果用瓜)总产量达到742.8万吨,肉蛋奶总产量99.9万吨,水产品产量达到1.4万吨。济南市还成立“菜篮子”工程产销联盟,“菜篮子”直通车总数达到287辆。

  保障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必须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打好种业翻身仗。济南市加快打造“中国北方种业之都”,建成2个国家农作物新品种展示示范中心,在国内率先布局植物基因编辑、小麦核不育育种等生物育种平台,省市两级种质资源库入库种质资源5万余份,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8%以上。

  济南市重点扶持的山东鲁研农业良种有限公司,已成长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小麦种业专营企业,先后承担20余项国家、省级重大研发项目,济麦22和鲁原502两个小麦品种在山东市场占有率保持60%以上。2022年,市级财政列支5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现代种业创新发展,奖励种业主体11家,扶持种业项目24项。

  同时,济南农机化步入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轨道,2021年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0.5%,比10年前提高3.4个百分点,农机装备对粮食增产贡献率显著提高。

  “好客是真情,好品凭厚道。”为树立我省自主品牌形象、实现品牌强省目标,山东聚力打造“好品山东”区域公共品牌,并于今年公布了首批“好品山东”名单,涵盖制造业、消费品、农产品领域共14类223家品牌。泉城农业“十朵金花”中的章丘大葱、莱芜黑猪等入选。

  近年来,济南市农业农村系统聚力打造泉城农业“十朵金花”,培育形成农业特色产业核心基地超70万亩、年产值逾200亿元的优势产业集群,平阴玫瑰、章丘大葱入选全省农业特色产业培育计划,创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现代农业产业园和产业强镇等“国字号”“省字号”平台130余个。

  近日,山东省第六届农村创业创新创意大赛在潍坊落下帷幕。济南“泉水人家电子商务平台项目”以平台类项目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荣获大赛冠军。

  近年来,济南市着力打造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泉水人家”,坚持政府主导、企业化运作,强化宣传推介,品牌影响力迅速提升,逐步成为引领农业高水平发展的新引擎、泉城济南的新名片。目前,已经授权济南市73家农业企业使用“泉水人家”商标,授权产品超过300种,线种,实现对济南市农业特色产业的全品类覆盖,线上线下产销对接农产品交易额上亿元。

  济南市构筑起“1+10+N”的品牌农业发展体系,全市“双十佳”品牌总量达80个,已入选国家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省级以上农产品特优区5个,推出章丘大葱、点赞商河等14个县域公用品牌,省级知名农业品牌达到57个。

  济南市被纳入全省三大智慧农业试验区建设,建成益农信息社4824个,实现涉农行政村全覆盖;加快构建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发展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有突出贡献的公司492家、农民合作示范社483家、家庭农场示范场920家、社会化服务示范组织77个。

  田园综合体建设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新生事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较大的发展的潜在能力。近年来,济南市持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加强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强化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2020年—2022年,济南3年投入财政资金6亿元,积极打造一二三产融合新业态,从无到有建设20个“三生三美”田园综合体。

  其中,温泉花乡田园综合体以花卉基地建设为重点,集中打造以鼓乡文化为魂、温泉花卉为韵、生态农业为基、农文旅康养融合一体的田园综合体,花卉年产达到600万株,占商河县花卉总产量的50%以上,带动全县6个乡镇2.1万亩花卉种植,订单农户花卉亩均增收3000余元;山楂之恋田园综合体立足当地山楂资源禀赋,瞄准市场需求,引进高新技术加工生产线,按照国际标准做“山楂干系列新产品”精深加工,闯出一条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好、科技含量高的富民路子,成为三产融合发展的智慧化、科技化典范,项目年鲜果加工能力达6万吨,年产值过亿元,带动本地及周边地区山楂种植2万亩,成为全国最大的山楂加工主产区。

  2016年以来,济南市锚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毫不动摇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尽锐出战,攻坚克难,着力在落实增收减负、改进帮扶方式、提升脱贫质量上求得新突破、取得新实效,确保小康路上不落一人。

  2020年,济南市如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1006个贫困村全部摘帽退出,21.1万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2021年,济南市出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若干措施,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信息共享和筛查预警机制,精准发现返贫新致贫风险,累计纳入动态监测人员552户1464人,全部给予针对性帮扶,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同时,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脱贫攻坚期内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总体稳定,将18万余名困难群众纳入救助保障范围,“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更加稳固;持续增强脱贫区域发展后劲,累计安排衔接补助资金12.85亿元、实施扶持项目418个,扶贫专岗安置脱贫劳动力1.48万人;稳步推进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建设,整合各类资金1.5亿元,实施乡村振兴相关项目28个,集中探索全方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模式、新路径。

  济南把黄河滩区迁建作为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大民生工程来抓,按照“搬得出、稳得住、过得好”的原则,先后建设582栋楼,外迁102个村,改造提升54个旧村台,修建33.88公里的护城堤,新建215.8公里撤退道路,圆满完成了滩区迁建任务,33.9万黄河滩区居民圆了安居梦。黄河滩真正变成了群众口中的“幸福滩”。

  “像做梦一样,在黄河边住了一辈子,想不到老了能离开滩区、住上楼房。”在山东省顶级规模的黄河滩区迁建集中安置区——长清区孝里街道孝兴家园社区,老百姓都说赶上了好时候。祖祖辈辈与出行难、上学难、就医难、安居难、娶亲难为伴的滩区群众,搬进了崭新的楼房。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槐荫区吴家堡大米迎来收获季,整个席家庄村都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

  从原来“刮风一身土,下雨两脚泥”,到现在屋舍俨然,风景如画,席家庄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更让村民高兴的是,村民人均收入比10年前翻了好几番。近年来,席家庄村逐渐形成特色农产品种植、油菜花观光、乡村旅游等特色生态农业产业布局,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提升,村民收入大幅度的增加,2020年被评为省级休闲农业示范村,2021年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全省乡村旅游重点村。

  席家庄村是济南齐鲁样板村的缩影。近年来,济南市高标准打造249个齐鲁样板村,规划建设16个齐鲁样板示范区,建成市级以上美丽乡村示范村310个,以历城港九、槐荫沿黄、南山港西、章丘明水4个片区为先导,加快建设美丽乡村先行区,推动美丽乡村由示范创建向整体全域推进转变。

  济南市圆满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改治理三年行动任务,顺利通过国务院检查验收;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改治理提升五年行动,全面完成村内弱电线缆整治,共创建清洁村庄3135个,农村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90%以上,农村里的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水准不断提升,街巷道路硬化基本实现全覆盖;统筹优化乡村规划建设,创新建立乡村规划师制度,101名规划师上岗履职,实现涉农区县全覆盖;大力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98%、90.8%,累计发展生态循环农业面积139万亩,水肥一体化技术覆盖95%以上农业园区,农产品监测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

  以优异成绩完成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两大任务,5828个集体经济组织完成登记赋码,累计实现分红20.8亿元,集体资产股权达到5227.6万元;在全省率先出台集体经济组织管理规定,深入开展集体经济倍增行动,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达3685家,年集体收入5万元以下的村全部“清零”;全国首创农村产权交易、担保、信息“三台共建”模式,建立起兼具活跃交易与活化资本双重功能的农村要素有形市场,相关经验入选国家发改委改革典型案例……济南市用好改革“关键一招”,乡村振兴激发“三农”新活力。

  长期以来,大量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处于“沉睡”状态,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贷款缺少抵押物,贷款难、融资贵成为制约乡村振兴的一大瓶颈。近年来,平阴县抢抓全省农村集体资产股权试点县机遇,充分的利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积极拓展集体资产股权权能,创新优化资本要素,有效激活农村产权,助推农业产业升级,为乡村振兴注入金融“活水”。

  孝直镇付庄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规划土地130亩,建设三膜蔬菜大棚80个,以130亩土地承包户在付庄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享有的集体资产股权为质押物向农业银行平阴支行申请贷款150万元。项目还款期限3年,以每年偿还利息,3年后一次性归还本金的方式实施。项目完成后,付庄村三膜蔬菜大棚项目年纯收益能达到62万元,保证按期偿还股权本金和利息167.1万元的基础上,集体经济组织3年净收益18.9万元。

  近年来,济南扎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农村改革试验区、乡村振兴政策集成改革试点建设,探索出章丘区农村“一员三权”多证合一试点改革、商河县“一证保三权”、济阳区“农业大托管”等成功模式,广大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提升。(大众日报殷慧宇张陆阳)

评论一舟